[TOP]

里斯本1755: 改變人類歷史的大地震 = Le tremblement de terre de Lisbonne

此書被瀏覽0次

0人閱讀過此書

副標題 :

作者 : 讓-保羅.波瓦希耶(Jean-Paul Poirier),翁德明

分類 : Geography 地理

關鍵字 : 地震>歷史

◇地理系必讀→地震理論們的生死存亡之戰
◇神學家必讀→被地震襲擊的上帝
◇哲學人必讀→地震,越想越不對勁
◇文學界必讀→來來來這裡有一批悲劇主題,不寫嗎?

1755年諸聖節的里斯本大地震,有如一扇歷史心鏡。震災不僅摧毀無數民宅,許多宮殿教堂也化為瓦礫,望彌撒的信徒傷亡慘重
。這座虔信天主教、也是歐洲當年最繁華的都城,歷經震波、海嘯與火勢的輪番蹂躪,幾成廢墟。

里斯本怎麼會遭逢如此嚴厲的劫難?對廣大信眾而言,這無疑是上帝的意旨,但懲罰的對象及罪狀為何,卻眾說紛紜。這是啟蒙
哲學的世紀,對於這些秉持理性思維的哲學家而言,如何在一個理性之光普照的世界中說明惡之存在,則成為不同陣營思想家爭
辯的問題。他們提出的種種自認合理的詮釋,即是特定時空的心靈寫照。從中亦可看出歐洲一元思想的特性,無論是宗教上的一
神信仰,還是貫徹哲學體系的理性思辨,皆是如此。

本書分為七個章節,作者首先由倖存者家書、報刊文稿等函件,描述當時的人眼中的災難始末,並以現代地震科學史的脈絡,重
新審視大地震理論成因、救援措施和城市重建計劃。接著,作者概括性的介紹受大地震啟發的各類型文學作品,再對歐洲宗教界
的反應進行分析,從哲學面呈現大地震如何影響樂觀主義與「世間之惡」的時代論戰;最後,作者透過比較不同地點與現代同等
嚴重度的地震,解讀古今面對災變時的態度。

「求生」與「共生」,是本書面對地震的兩種書寫視野。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,近年在「求生」的地震防災知識或許逐漸深
入各類教育現場,然而,地震事件的文史面向卻往往被切割開來,地震科學歸科學、地震文學歸文學,遑論去理解地震與信仰之
間的關係。如果失去對劫難與防災求生思考的人文深度,便容易忽略另一種與地震「共生」的路徑。

今年(2019)適逢921大地震二十週年,而本書是迄今為止,臺灣唯一同時涵蓋里斯本大地震之科學與人文面向的法文直譯專論。
我們希望藉由出版這本書,讓讀者在回顧曾經劇烈影響歐洲近代史的地震經歷之餘,能夠更多維地映照臺灣,期許臺灣社會也能
慢慢找出自身面對地震、災難、乃至於面對自然之道。
0則評論
 
 

里斯本1755: 改變人類歷史的大地震 = Le tremblement de terre de Lisbonne

ACNO C22813
索書號 354.49 1047
複本總數 1
館藏位置 中文書架 Chinese
借閱分類 Book
ISBN 9789869601795
出版商 無境文化出版
出版年份 2019
版本 初版
警告 No Alert Message
小說 N
語言 中文
科目 Geography 地理
購買日期 2021-08-16
價格 101.6
面(頁)數 16, 253 p.
插圖及稽核細節 ill.
未選擇任何檔案 選擇檔案
支援上載大小: 10mb | 檔案類型
標題:  Youtube: 

最新書評

更多

閱讀進度

已加入書櫃的書,可在此處記錄你的閱讀進度啊!

己看完此書了嗎?快快寫下你的感想及評分吧!

本書籍資訊

ACNO C22813
索書號 354.49 1047
館藏位置 中文書架 Chinese
借閱分類 Book
ISBN 9789869601795
出版商 無境文化出版
出版年份 2019
版本 初版

關鍵字 (2)

複本